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济宁肿瘤医院
首页 > 党群工作 > 医院新闻

日均工作18个小时,这个年轻团队很能拼!

发布时间:2025-1-3   点击次数:54   来源:admin

早上7:00,天还未亮,济宁肿瘤医院放射治疗室的工作人员就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他们的第一项工作是对“TOMO刀和直线加速器”进行开机启动,同时要在7:30之前完成设备晨检,以确保放射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而此时离他们最后一班岗的工作人员下班也仅仅间隔6个小时。


2024年10月28日,鲁西南地区首台螺旋断层放疗设备—TOMO刀在济宁肿瘤医院正式启用,该设备的启用填补了区域内螺旋断层放疗、全脑全脊髓放疗、全身放疗等多项肿瘤放疗技术的空白,同时也开启了肿瘤精准放疗的新时代!

“TOMO刀启用两个月以来,已累计治疗肿瘤患者2337人次,目前每天治疗患者68人次,平均每人治疗时间约15分钟,我们一天至少要工作18个小时,”济宁肿瘤医院放射治疗室主任陈其超说到。

 “自从TOMO刀启用后,济宁、菏泽等地的一些原本想要到省城甚至到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接受放疗的患者,现在很多都选择留在济宁进行放疗;为确保医疗质量,我们聘请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专家刘欣教授定期来院坐诊,指导放疗计划的设计和靶区勾画等工作,基本做到了同质化管理、同质化运行;这让本地的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北京专家的医疗服务,同时还免去了他们异地就医的奔波之苦,”济宁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孙尧说到。


放疗是一个流程环节较多的肿瘤治疗方式,每位患者从确定接受放疗到放疗结束,治疗团队要依次对患者开展体位固定、模拟定位、勾画靶区、制定计划、审核计划,验证计划、实施放疗、监测放疗副作用等多个环节的工作。这一系列流程环环相接、丝丝入扣,需要把临床医师、物理师、放疗技师等多个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串联在一个严谨的系统里,从而为患者提供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通俗讲,放疗就像是一场集团军作战,TOMO刀、直线加速器等放疗设备仅仅是歼灭癌细胞的武器,关键则取决于临床医师、物理师和放疗技师的作战能力。

陈其超介绍:“放疗摆位失之一毫,放疗效果差之千里,想要把治疗误差降低到亚毫米级别,就要耐心细致的把患者的体位调整到与定位时保持一致,往往一位患者需要三次、五次,甚至更多次的体位调整,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坚持把患者的体位调整到最佳放疗状态,这既是放疗技师的职业操守,也是医院厚德行医、精益求精的文化传承。”

济宁肿瘤医院自上世纪90年代起,先后引进钴60、直线加速器、后装治疗机,率先在鲁西南地区开展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后装放疗等先进放疗技术,形成了独特的肿瘤放疗优势。如今,又引进了更为精准、更为先进的TOMO刀,率先在鲁西南地区开展螺旋断层放疗,这不仅代表着医院的放疗技术水平始终处于区域内领先地位,更标志一代代济肿人勇攀高峰的医学精神薪火相传、行而不辍。

放疗作为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相对较高。陈其超毕业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应用物理(医学物理学方向)专业,曾在安科锐公司供职5年,先后参与了国内外30余台TOMO刀的安装及调试工作。这也为他开展TOMO刀放疗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目前,他所带领的放疗技师团队共有11人,其中TOMO刀放疗组共有9人,平均年龄只有34岁,基本都有在北京、上海等国家级医院进修学习的经历。

当前,日均18小时的工作量,放疗技师团队的上下班时间“两头不见太阳”,但他们的工作确是给患者朋友带来了“温暖”,而这种“温暖”不仅限于内心,也来自于身体。由于放疗设备的特殊运行原理,放疗机房要保持较低的温度,这给冬日里接受放疗的患者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当患者脱掉衣服,扣上冰冷体膜的那一刻,体感温度会瞬间降至极点。了解到实际情况后,副院长刘金涛组织放疗技师团队和物理师团队对恒温箱加热体膜反复做了实验,最终把温度定在30度,既不会让体膜变形,也不会让患者感受到刺骨的冰凉,同时机房还放置了热风机,患者进入机房脱衣服的时候也能感受到缕缕热风。虽然这仅是一个小举措,但也表明了放疗技师团队“向暖而行”的温情服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果显示,目前癌症的治愈率约为55%,其中外科手术的贡献为27%,放射治疗(简称“放疗”)的贡献为22%,化学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的贡献为6%。

“每当看到这些数字,我们的内心就会变的温暖且坚定,作为一名放疗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将带领团队守护好肿瘤患者放疗的‘最后一公里’,用拼的精神、闯的速度浇灌患者康复的生命之花,”陈其超说。


 

 

 

 

地址:济宁市建设北路67号    邮编:272007    咨询电话:0537-2351281    Email:jiningzlyy@163.com

鲁ICP备17047816号-2     版权所有:济宁肿瘤医院

 鲁公网安备 37081102000317号